亲爱的同学们:
金秋送爽,丹桂飘香。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的光辉节日,同时也将共度象征团圆美满的中秋佳节。在这个举国欢庆、万家团圆的美好时刻,学院向全体同学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!
为了确保大家能度过一个安全、健康、愉快、充实的假期,学院特此提醒,请同学们务必将“安全第一”的意识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。以下要点,请同学们务必牢记并严格遵守:
1.出行安全记心间: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合理安排行程。遵守交通规则,不乘坐无营运资质的车辆。外出旅行时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,掌握必要的应急避险知识。
2.宿舍安全莫大意:离校前务必对宿舍进行安全检查,消除隐患。严禁使用大功率及违禁电器,严禁将电动车电瓶带入宿舍或楼道充电,确保用电安全。
3.防范诈骗擦亮眼:警惕网络刷单、虚假购物、冒充客服等各类诈骗手段。不轻信、不转账、不透露个人信息,提升对金融信贷和理性消费的认知,切实守护好自己的“钱袋子”。
4.全面防护保平安:注意饮食卫生,预防食物中毒。严格遵守相关规定,防范溺水事件。增强防火防盗意识,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假期。
第二部分:健康防护指南
“安全第一”不仅是我们假期出行的护身符,更是我们享受美好假期的前提。然而,随着秋意渐浓,气温适宜,蚊虫活动也进入了高发期。当前正值"登革热""基孔肯雅热"等蚊媒传染病高发季节。假期人员流动增加,我省持续高温多雨,蚊虫活跃。为保障师生健康与校园秩序,请全体同学在假期前后认真做好以下防护措施:
一、假期离校前
1.宿舍清理要彻底
离校前请彻底清理宿舍卫生,倒置花盆、水桶等容器,清除积水,垃圾及时清运。
2.防护物品随身带
准备含避蚊胺、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,旅途和返乡期间做好防蚊措施。
3.风险报备要及时
若居住地或去向地曾有“两热”病例,需记录每日健康与行程,返校前主动向辅导员说明情况。
4.知识学习强意识
主动学习防蚊知识,提升自我防护能力,科学降低感染风险。
二、假期期间防护
1.健康监测不放松
每日关注自身健康状况,如出现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疑似症状,立即就医并及时向辅导员报告。
2.外出游玩重防护
尽量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(上午7-9点、下午4-7点)在公园、景区等草木茂密处逗留。
3.返乡探亲要注意
如前往登革热等疫情高发地区,请做好防蚊措施,穿着浅色长袖衣裤。
三、节后返校要求
1.风险地区要报备
如假期曾前往疫情高发地区,需主动向辅导员说明情况。
2.疑似症状要暂缓
若出现发热、关节痛等疑似症状,须立即就医并申请暂缓返校。
四、返校后持续防护
1.宿舍防蚊要及时
返校后立即清理宿舍积水,安装蚊帐,科学使用电蚊香。
2.个人防护不松懈
外出继续做好防蚊措施,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户外长时间停留。
3.健康监测要持续
一旦出现突发高热、关节剧痛等症状,立即报告辅导员并就医。
图片来源: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
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
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
第三部分:“两热”科普
一、登革热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,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,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、剧烈头痛、肌肉关节痛、皮疹等,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。
1.传播途径
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。当雌性伊蚊叮咬感染者后,病毒在其体内繁殖,再次叮咬他人时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群。此外,登革热也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或血液传播,但这些途径较为罕见。
2.典型症状
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-14天,典型症状包括:
(1)突发高热:体温可达39℃以上,持续2-7天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“双峰热”现象。
(2)剧烈疼痛:表现为头痛、眼眶痛和全身肌肉关节痛,尤其是腕、踝、膝等关节,疼痛剧烈时被称为“断骨热”。
(3)皮疹:发热后3-6天可能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,多分布于四肢和躯干,伴有瘙痒感。
(4)出血倾向: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、鼻出血或皮肤瘀点,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。
二、基孔肯雅热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伊蚊(如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)叮咬传播。
1.传播途径
基孔肯雅热的病原体是基孔肯雅病毒,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。该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,形成“人—蚊—人”的传播链。当伊蚊叮咬感染者后,病毒在蚊体内繁殖,再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。少数情况下,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、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传播,但人际直接传播极为罕见。
2.典型症状
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通常为3-7天(范围1-12天),临床表现为以下症状为主:
(1)突发高热:体温迅速升至39℃以上,持续1-7天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“双峰热”(退烧后再次发热)。
(2)剧烈关节疼痛:这是最具特征性的症状,多累及手腕、脚踝等小关节,疼痛剧烈可能导致活动受限,部分患者关节痛可持续数周至数月。
(3)皮疹:发热后2-5天出现红色斑丘疹,多分布于躯干和四肢,可伴有瘙痒,通常持续3-5天后消退。
(4)其他症状:包括头痛、肌肉疼痛、恶心、乏力等,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结膜炎或淋巴结肿大。
三、发现“两热”症状该怎么办
若出现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,如突发高热、剧烈关节痛、皮疹等,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蚊虫叮咬史或旅行史。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(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),以防加重出血风险。同时做好防蚊措施,如使用蚊帐、驱蚊剂,避免蚊虫叮咬他人,切断传播链。多休息、补充水分,密切观察病情变化,如出现持续高热、出血倾向等重症表现,需尽快住院治疗。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。如出现发热、咽痛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,学生须第一时间就医并报告学院,确诊传染性疾病者需康复后方可返校。
国庆中秋团圆时,安全健康最重要。让我们共同做好防护,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假期!
文记:罗嘉琪